隔離島.jpg

隔離島的結局至今還是有兩派說法
也或許結局是導演故意留下來讓觀眾思考的,但仔細想想,導演真是厲害,創造了一部雙重電影

第一派是「因重大創傷而殺人的精神病患」

第二派是「被誣陷為精神病的警探」

無論你從哪個角度,都能支撐其中一派的理論
當然,也是因為如此,無論你從哪個角度,也都能找到不合理的情節……


 隔離島4.jpg

《病患派》
1開始的船,是幻想出來的…所以上岸後查克的槍掏不大出來。
2瑞秋失蹤,是因為他小女兒緣故,他想救她而幻想出來的。
3眾警察在找瑞秋時,因為是配合演出,所以每個人都不是很認真在找。
4筆記本裡的RUN,是因為他潛意識想離開這座。
5第67位病患,因為他不想承認他就是第67號病患。
6查克掉到懸崖下卻沒死,表示爬下懸崖、在山洞遇到女醫生都是主角幻想出來
7在懸崖邊山洞的女醫生,是幻想的
8瑞秋溺死三名子女,其實是主角的老婆溺死三名子女,主角是病患,所以搞混
9C棟那個病患,只是病患,並沒有出獄過
10縱火的那個人,是主角幻想的,因為主角殺死自己的老婆
11最後主角恢復了,但醫生說如果又發瘋繼續玩遊戲,就必須手術了
12醫生搖頭,因為主角又發瘋了。於是主角被手術了。

隔離島2.jpg 這裡是暗黑騎士的佈景嗎???

 

《警探派》
1一開始就是個陰謀,目的就是讓主角瘋掉。
2瑞秋並不是失蹤,而是被藏起來,又或者 沒有瑞秋這個人。
3字條是真的,就是為了讓主角以為自己是第67位病患,為後面舖陳
4放假的醫生,並無此人,目的是因為讓主角繼續調查。
5眾警察在找瑞秋時,因為是配合演出,所以每個人都不是很認真在找。
6查克掉到懸崖下卻沒死,仔細一看,那並不是查克
7山洞女醫生是前一個受害者,故躲在山洞
8C棟那個病患真的是被捉回來的,
9後來主角去找考利醫生,考利他們在開會,就是在討論下一步
10瑞秋和主角的名字重新排法,是故意的
11縱火的那個人…早就被當實驗,不見了
12主角老婆是死於火災,而後來溺死三名子女及槍殺老婆,是被誣陷,產生了錯誤的記憶
13所以的一切都是為了舖陳讓主角發瘋,而女醫生是過來人,所以躲起來
14查克也真的是政府的人,查克並不是醫生,醫生只是一個人頭名
15醫生軟性要求主角裝瘋待在島上,不然就必須手術
16醫生搖頭,因為主角堅持作自己。於是主角被手術了。

隔離島.jpg這是方基墨嗎??

 

值得思考的點很多…每一個細節都能注意
無論哪一派,都有堅強的支持點
而主角當兵時的記憶、以及老婆和小孩的記憶,確確實實在劇中讓主角混淆
這說明了,人的記憶經過時間的洗鍊後,是很容易被自己扭曲的



這是一部運用了哲學融入心理學的劇情,也使用許多選擇題二分法的科學
同時也說明了當所有的理性的分析和證據都導向自己是瘋子時
你是相信自己的記憶還是相信『現實』的證據?
就像,每天面對的所有同事,親朋好友,說你是瘋子時,你會堅持自己不是還是?相信他們?
若你堅持自己不是瘋子時,你就被當成瘋子一樣看待了
若你相信他們後,你也就相信自己的確是個瘋子了

這又讓我想到一句話:人言可謂呀~~~~~~

隔離島3.jpg日本人很愛用的風格之一

 

最後,更耐人尋味的是主角在結局說的:
要像怪物一樣活著,還是要像好人一樣死去?
(Is it better to live as a monster or die as a good man ?)


如果主角是《病患》:那他若選擇恢復正常,就不斷有痛苦的回憶,會生不如死如怪物;
          所以他選擇不要恢復正常,作手術讓自己成為一個沒有記憶的好人。
如果主角是《警探》:那他若選擇被當成精神病患,就能活得好好的,但就像怪物一樣;
          所以他選擇死…因為他是好人,至少他可以像正常人一樣死去。


如果主角是《病患》:對自已而言,就是怪物與好人的選擇性
如果主角是《警探》:對政府而言,就是活著與死去的選擇性


看完此篇,請問你是哪一派呢?一同分享討論吧^^(純分享勿批判喔~)

arrow
arrow

    GALEE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